大脑后动脉狭窄怎么办

5.13万次浏览

高云 副主任医师

高云副主任医师 北京安贞医院  心血管内科

大脑后动脉狭窄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控制危险因素、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大脑后动脉狭窄通常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血管炎等原因引起。

1、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稳定动脉斑块。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片可改善脑血流灌注,缓解血管痉挛症状。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手术治疗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部位并植入支架,恢复血管通畅性。动脉内膜切除术可直接切除增厚的血管内膜和斑块组织,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手术方案需根据狭窄位置、程度及患者身体状况综合评估,术后需配合抗凝治疗和康复训练。

3、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摄入每日不超过25克。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4、控制危险因素

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糖尿病患者血糖应达标。血脂异常者需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至2.6毫摩尔/升以下。肥胖患者需通过饮食和运动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定期随访

每3-6个月复查经颅多普勒超声或脑血管造影,评估狭窄程度变化。出现头痛加重、视力变化、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诊。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者需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建立健康档案,记录血压、血糖等指标变化趋势。

大脑后动脉狭窄患者需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体位变化。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30度,促进脑部血液循环。饮食中可适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冬季注意头部保暖,外出佩戴帽子。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用抗血小板或调脂药物。若突发剧烈头痛、呕吐或意识障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