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血管磁共振

5.33万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心血管磁共振是一种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心脏和血管进行无创成像的检查技术,主要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功能、血流及组织特征。

心血管磁共振通过高分辨率三维成像技术,可清晰显示心脏各腔室、心肌、瓣膜及大血管的解剖细节。该技术对心肌病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能准确识别心肌肥厚、纤维化等病理改变。在冠心病评估中,心血管磁共振可检测心肌缺血范围和存活心肌量,辅助制定血运重建策略。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该检查能完整显示复杂心血管畸形,为手术规划提供精确依据。心血管磁共振还可定量分析心脏收缩舒张功能,测量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等关键指标。

心血管磁共振检查前需去除身上所有金属物品,体内有起搏器或金属植入物的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呼吸指令保持静止,部分序列可能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增强组织对比度。检查后建议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对肾功能不全者需特别注意监测尿量。日常保持低盐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有助于维护心血管健康,若检查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心内科就诊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