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腿摔伤后里面发热可能是局部炎症反应的表现,通常与软组织损伤、毛细血管破裂或轻微感染有关。主要有组织损伤性炎症、毛细血管渗血反应、局部感染、神经末梢敏感化、深部血肿形成等原因。
摔伤后局部软组织受到外力冲击,细胞损伤会释放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刺激痛觉神经末梢并引发血管扩张。这种无菌性炎症可能导致患处皮肤温度升高,通常伴随肿胀和压痛。建议伤后立即冰敷,48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疼痛持续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等外用抗炎药物。
外伤导致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和血浆成分渗出至组织间隙,血红蛋白分解产物会刺激温度感受器。这种反应多表现为局部发烫伴淤青,通常在3-5天达到高峰。早期应保持患肢抬高,避免揉搓加重出血。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帮助止血消肿。
皮肤破损后若未及时清洁,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可能侵入皮下组织引发感染。此时除发热外还会出现红肿加剧、跳痛或脓性分泌物。需用碘伏消毒伤口后外敷莫匹罗星软膏,出现全身发热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排查蜂窝组织炎等严重感染。
创伤刺激会使伤害性感受器阈值降低,C类神经纤维持续发放疼痛信号,导致中枢敏化现象。患者可能主观感觉伤处灼热,但实际皮温测量正常。这种情况可尝试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或遵医嘱服用普瑞巴林胶囊调节神经兴奋性。
肌肉层血管破裂可能形成深部血肿,血液积聚产生的压力会刺激周围神经,同时血红蛋白分解产热。表现为局部硬结伴持续性灼热感,可能影响关节活动。超声检查可明确血肿范围,较大血肿需穿刺抽吸,小血肿可外敷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促进吸收。
伤后72小时内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制动,间隔冰敷,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避免热疗、酒精擦拭或剧烈按摩。每日观察肿胀变化,若出现皮肤发紫、麻木或发热超过38℃,提示可能存在严重并发症,须立即就诊骨科或急诊科。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两周内避免负重活动,逐步进行踝泵运动等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