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6.82万次浏览

张海洲 副主任医师

张海洲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心外科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是指十二指肠水平部被肠系膜上动脉压迫导致肠内容物通过受阻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呕吐、体重下降等症状。该病可能与先天性解剖异常、体重快速下降、脊柱畸形等因素有关,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1、解剖因素

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过小是主要病因,正常夹角为45-60度,若小于20度可能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先天性肠系膜根部过短或十二指肠悬韧带位置异常会加重压迫,患者可能出现间歇性进食后腹痛,症状在俯卧位或膝胸位时可缓解。影像学可见十二指肠近端扩张与远端鸟嘴样狭窄。

2、体重骤减

腹膜后脂肪垫减少是继发性诱因,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20%会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间脂肪缓冲层变薄。常见于神经性厌食、恶性肿瘤消耗等患者,典型表现为呕吐物含隔夜宿食,CT可见肠系膜血管与十二指肠间距缩短。增加营养支持改善体重后症状多可减轻。

3、脊柱畸形

脊柱过度前凸或侧弯畸形会改变血管解剖关系,胸腰椎后凸患者因脊柱前凸使主动脉位置上提,间接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下移压迫十二指肠。这类患者常伴体位性呕吐,X线侧位片可见十二指肠第三段受压切迹,矫形支具治疗可能改善症状。

4、术后粘连

腹部手术后局部粘连可能牵拉肠系膜血管,如胃大部切除术、腹主动脉瘤修复术等操作可能改变血管走行。患者出现新发餐后梗阻症状时应考虑此病,增强CT三维重建能显示血管与十二指肠的异常解剖关系,严重者需手术松解粘连。

5、其他因素

长期卧床导致内脏下垂、腹肌松弛等也可能诱发,孕妇子宫增大压迫血管属于暂时性因素。部分患者合并肠旋转不良或环状胰腺等先天畸形,超声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淤滞征象,这类情况多需联合手术治疗原发畸形。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应少食多餐,餐后保持俯卧位或左侧卧位有助于食物通过。急性发作期需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可选择短肽型肠内营养剂。保守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营养不良时,可考虑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或Treitz韧带松解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血常规与营养指标。日常避免快速减重,脊柱畸形患者建议进行核心肌群训练维持腹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