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眼科
眼睛不聚焦的症状可能由视疲劳、屈光不正、斜视、弱视、青光眼等引起,表现为视物模糊、重影、眼胀、头痛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或光线不足可能导致睫状肌持续收缩,引发调节痉挛。患者会出现短暂性视物模糊、眼干涩、酸胀感,闭眼休息后多可缓解。日常需控制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每用眼30分钟远眺6米外景物20秒,配合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缓解干眼症状。
近视、远视或散光未矫正时,外界光线无法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患者常表现为眯眼、频繁眨眼、阅读距离过近,可能伴随头晕。需通过医学验光配镜矫正,如青少年近视可选用离焦型镜片,成年人可考虑角膜塑形术。
双眼眼外肌协调异常导致视线偏离,常见于儿童先天性眼肌发育异常或后天神经系统疾病。典型表现为复视、代偿性歪头视物,可能引发弱视。需进行同视机训练,严重者需手术调整眼肌位置,如水平肌后徙术。
视觉发育期单眼抑制导致的最佳矫正视力低下,多与高度屈光参差、斜视有关。患儿常表现为阅读困难、立体视缺失。需在12岁前进行遮盖疗法联合精细目力训练,如穿珠、描图等刺激视细胞发育。
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造成进行性视野缺损,急性发作时会出现虹视、剧烈眼痛伴恶心。需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晚期可能需进行小梁切除术。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测量眼压。
日常应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刺激有助于多巴胺分泌控制眼轴增长。阅读时保持33厘米以上距离,环境光照度不低于300勒克斯。40岁后每年进行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需每半年筛查视网膜病变。出现持续视物模糊、闪光感应立即就诊,避免自行购买眼药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