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叶副主任医师
2型糖尿病可能由遗传因素、肥胖、胰岛素抵抗、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治疗、定期监测血糖等方式治疗。
2型糖尿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或直系亲属患有糖尿病的人群患病概率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或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这类患者需定期筛查血糖,建议通过基因检测评估风险。临床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阿卡波糖片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超重或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尤其是腹型肥胖会导致脂肪组织释放大量游离脂肪酸,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患者可能出现多饮、多尿等症状。减重5%-10%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推荐采用低热量饮食结合有氧运动。药物治疗可选用利拉鲁肽注射液、达格列净片等。
胰岛素抵抗指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迫使胰腺分泌更多胰岛素,长期可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常见于代谢综合征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血脂。改善措施包括高强度间歇训练和地中海饮食,药物可选择吡格列酮片、西格列汀片等。
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代谢负担,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含糖饮料会快速升高血糖。典型症状包括餐后嗜睡、口渴等。建议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可配合使用那格列奈片、瑞格列奈片等餐时血糖调节剂。
久坐不动会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增加。规律运动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推荐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对于运动后仍控制不佳者,可考虑甘精胰岛素注射液等长效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主食控制在200-300克,优先选择全谷物和杂豆类。蔬菜摄入不少于500克,避免高糖水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连续静坐超过1小时。定期监测空腹和餐后血糖,每3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出现视力模糊、手脚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血糖控制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