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碘伏涂在伤口上出现疼痛可能与伤口暴露神经末梢、碘伏浓度过高、伤口存在炎症反应、过敏反应或伤口较深有关。碘伏是常用的皮肤消毒剂,主要成分为聚维酮碘,其刺激性通常较低,但部分情况下可能引发不适感。
伤口暴露神经末梢时,碘伏接触创面会直接刺激敏感神经,产生短暂刺痛感,常见于新鲜表皮破损或黏膜损伤。此时疼痛多为瞬时性,消毒后数秒内逐渐缓解,无须特殊处理,可改用生理盐水冲洗降低刺激。碘伏浓度超过百分之五可能对开放性伤口造成化学刺激,表现为持续灼痛伴局部发红,建议选择百分之零点五至百分之一低浓度产品,并减少涂抹次数。若伤口存在细菌感染引发的炎症反应,涂抹碘伏可能加剧组织充血肿胀导致的胀痛,同时伴有渗液或发热,需配合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联合处理。
少数患者对碘成分过敏时,接触后会出现瘙痒性疼痛伴皮疹,需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深度伤口如切割伤或烧伤创面,碘伏渗透至真皮层可能引发剧烈疼痛,此类情况建议先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就医进行专业清创。疼痛持续超过十分钟或伴随皮肤溃烂、呼吸困难时,需警惕严重过敏或化学灼伤,应当紧急医疗干预。
日常护理中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摩擦或包扎过紧。对疼痛敏感者可预先将碘伏稀释后使用,或改用苯扎氯铵等低刺激性消毒剂。消毒后出现轻微刺痛属正常现象,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红肿化脓,提示可能存在继发感染,应及时至外科或皮肤科就诊。儿童使用碘伏消毒时家长需观察其反应,婴幼儿建议优先选择无痛配方的消毒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