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辨证治疗颈椎病

5.28万次浏览

侯勇 主任医师

侯勇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骨创科

中医辨证治疗颈椎病需根据证型选择相应疗法,常见证型有风寒湿痹型、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痰湿阻络型、气血两虚型。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贴敷及功能锻炼。

一、风寒湿痹型

风寒湿邪侵袭颈部经络导致疼痛僵硬,遇寒加重。常用桂枝加葛根汤加减,含葛根、桂枝等成分,配合艾灸大椎穴。症状表现为颈肩部酸胀冷痛,转侧不利,舌苔薄白。可选用葛根汤颗粒、风湿骨痛胶囊等中成药,同时避免直吹空调。

二、气滞血瘀型

多因外伤或长期劳损致气血瘀阻,颈部刺痛固定不移。血府逐瘀汤为主方,含桃仁、红花等活血成分,配合刺络拔罐。典型症状为夜间痛甚、舌质紫暗。可用颈复康颗粒、活血止痛胶囊,配合颈椎牵引改善局部循环。

三、肝肾不足型

中老年患者多见,因肝肾亏虚致筋骨失养。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含杜仲、桑寄生等补益成分,配合肾俞穴艾灸。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可服壮骨关节丸、六味地黄丸,需避免过度低头劳作。

四、痰湿阻络型

体胖痰湿体质者易发,颈部沉困麻木。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化裁,含茯苓、半夏等化痰成分,配合丰隆穴针刺。多见舌苔厚腻、头重如裹,可用天麻醒脑胶囊、二陈丸,建议控制高脂饮食。

五、气血两虚型

久病体弱气血不足,颈部隐痛伴乏力。八珍汤加减含人参、黄芪等补气成分,配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症状包括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可选归脾丸、十全大补丸,需加强营养摄入。

颈椎病中医治疗期间应保持正确坐姿,睡眠选用合适高度的枕头,避免长时间固定姿势。每日进行米字操等颈部舒缓运动,饮食宜温补忌生冷。若出现上肢放射痛或行走不稳等脊髓压迫症状,应及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中药需由医师根据体质调整配伍,不可自行长期服用同种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