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脚踝疼痛怎么回事

3.64万次浏览

申剑 主任医师

申剑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骨科

外脚踝疼痛可能由踝关节扭伤、肌腱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腓骨肌腱脱位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休息制动、冷敷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缓解。

1、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是外脚踝疼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因运动时足部内翻导致外侧韧带损伤。表现为局部肿胀、淤青和活动受限。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云南白药气雾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缓解症状。慢性反复扭伤可能需佩戴护踝或进行康复训练。

2、肌腱炎

腓骨长短肌腱炎常因过度使用或姿势不当引发,表现为外踝后下方持续性钝痛,活动时加重。治疗包括减少跑跳运动,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配合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抗炎药物。慢性期可进行离心性肌力训练增强肌腱韧性。

3、骨关节炎

踝关节退行性病变多见于中老年人,晨起僵硬和负重时症状明显。X线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盐酸氨基葡萄糖片等软骨保护剂。严重者需考虑踝关节融合术或置换术。

4、痛风性关节炎

尿酸结晶沉积引发外踝突发红肿热痛,常见于夜间发作。需低嘌呤饮食,急性期使用秋水仙碱片、依托考昔片、吲哚美辛栓控制炎症。缓解期服用非布司他片或苯溴马隆片降尿酸,维持血尿酸水平。

5、腓骨肌腱脱位

踝关节背屈外翻时可能出现肌腱滑脱,产生弹响和锐痛。急性脱位需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反复脱位者需行肌腱沟加深术。术后配合使用迈之灵片、地奥司明片改善循环,加速组织修复。

外脚踝疼痛患者应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选择鞋帮较高的运动鞋提供支撑。急性期48小时内冷敷可减轻肿胀,后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控制体重减少关节负荷,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增强骨强度。若疼痛持续超过1周不缓解,或出现明显畸形、发热等症状,需及时至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完善核磁共振等检查。康复阶段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踝泵运动、平衡板练习等恢复关节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