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复位正骨的手法有哪些

3.26万次浏览

张博 副主任医师

张博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骨科

骨盆复位正骨的手法主要有手法复位、器械辅助复位、牵引复位、运动疗法和中医推拿等。骨盆复位需由专业医师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自行操作。

1、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是医师通过双手对骨盆错位部位施加特定方向的推压或旋转力,帮助骨骼回归正常位置。适用于轻度骨盆前倾、后倾或旋转错位。操作前需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错位类型,复位时需配合患者呼吸节奏,避免暴力操作。常见伴随症状包括髋关节活动受限、下腰部疼痛等。

2、器械辅助复位

借助骨盆矫正仪、整脊枪等专业器械,通过机械力传导实现精准复位。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或手法复位效果不佳者。器械可量化施力大小,降低人为误差,但需严格消毒避免感染。操作时可能出现局部肌肉紧张或短暂酸痛。

3、牵引复位

通过牵引床或悬吊装置对骨盆进行持续性轴向牵拉,缓解关节压力并促进复位。适用于骨盆分离、骶髂关节半脱位等情况。牵引重量需根据患者体重和耐受度调整,单次牵引时间通常控制在20-30分钟。治疗期间可能出现下肢麻木感,需及时调整力度。

4、运动疗法

通过特定体位下的主动运动配合呼吸训练,如骨盆时钟运动、桥式运动等,逐步改善错位。适用于产后骨盆不稳定或慢性姿势性错位。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避免代偿性动作。训练强度以不引发疼痛为度,每日重复进行。

5、中医推拿

采用滚法、按揉法等手法松解腰骶部肌肉,再以斜扳法调整骶髂关节。适用于气血瘀滞型骨盆错位,常配合艾灸八髎穴增强效果。推拿后可能出现局部淤青,通常2-3天自行消退。治疗期间须避免久坐和负重。

骨盆复位后需佩戴骨盆带固定2-4周,避免剧烈运动和突然扭转动作。日常可进行游泳、快走等低冲击运动强化核心肌群,睡眠时采用侧卧屈膝体位减轻骨盆压力。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定期复查评估复位效果。若出现持续疼痛或活动障碍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