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胃窦轻微异型增生可通过定期胃镜复查、调整饮食结构、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治疗、内镜下切除等方式干预。胃窦异型增生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长期吸烟酗酒、遗传因素等有关。
轻度异型增生需每6-12个月进行胃镜及病理检查监测变化。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具有可逆性,规范随访可及时发现进展。复查时应选择高清染色内镜,必要时进行靶向活检。胃镜前需禁食8小时以上,避免影响观察效果。
减少腌制、烧烤、高盐食品摄入,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如西蓝花、卷心菜等富含萝卜硫素的十字花科蔬菜。避免进食过烫食物,温度建议低于60℃。规律三餐,避免暴饮暴食加重胃黏膜负担。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窦异型增生的重要诱因,可采用四联疗法根除。常用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铋剂如枸橼酸铋钾颗粒、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和克拉霉素片。治疗结束后需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确认根除效果。
黏膜保护剂如瑞巴派特片可促进胃黏膜修复,叶酸片可能改善萎缩性胃炎伴随的异型增生。对于伴肠上皮化生者,可短期使用替普瑞酮胶囊调节黏膜增殖。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疗程。
对于局限性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黏膜下剥离术。术后需病理确认切缘阴性,并加强随访。内镜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但需由经验丰富的消化内镜医师操作评估适应证。
胃窦异型增生患者应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日常可适量食用猴头菇、山药等药食同源食材,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上腹不适加重、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复诊。建议每3-6个月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水平,联合胃镜评估黏膜状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多数轻度异型增生经规范管理可得到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