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尿蛋白(+)怎么回事

3.05万次浏览

黄钟明 副主任医师

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尿蛋白+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或发热可能导致暂时性尿蛋白阳性。这类情况无须特殊治疗,建议适当休息、减少蛋白质摄入后复查尿常规。若持续出现尿蛋白+,需进一步检查排除病理性因素。

2、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感染可能损伤泌尿道上皮细胞,导致尿蛋白漏出。通常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同时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帮助冲刷尿道。

3、肾小球肾炎

免疫异常或链球菌感染可能引发肾小球滤过膜损伤,表现为血尿伴蛋白尿。确诊需结合肾穿刺活检,治疗常用缬沙坦胶囊、黄葵胶囊等药物控制蛋白尿,严重者需采用激素冲击疗法。

4、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小球滤过功能,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需严格控糖并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厄贝沙坦片等保护肾功能,同时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5、高血压肾病

血压持续升高可造成肾小动脉硬化,出现蛋白尿伴夜尿增多。建议将血压维持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常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替米沙坦片等降压药,配合低盐饮食每日摄盐量不超过5克。

发现尿蛋白+应避免摄入动物内脏、咸菜等高盐高嘌呤食物,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按每公斤体重0.8克计算。定期监测血压血糖,每3-6个月复查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若伴随水肿或泡沫尿增多,需及时肾内科就诊完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注意保持会阴清洁,选择透气棉质内衣,避免长时间憋尿加重肾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