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怎么回事

2.91万次浏览

李青 主任医师

李青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泌尿外科

尿蛋白+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控制原发病等方式干预。

1、生理性因素

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或发热可能导致暂时性尿蛋白阳性,通常无伴随症状,无须特殊治疗。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清淡饮食,适量饮水后复查尿常规。若持续阳性需进一步检查排除病理性因素。

2、泌尿系统感染

膀胱炎、尿道炎等感染可能损伤尿路上皮,导致尿蛋白漏出,常伴有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三金片等中成药。治疗期间需多饮水,避免憋尿。

3、肾小球肾炎

免疫异常引发的肾小球滤过膜损伤是常见原因,可能伴随血尿、水肿。需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配合黄葵胶囊保护肾功能,严重时需联合环磷酰胺片。定期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评估病情。

4、糖尿病肾病

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除控制血糖外,可选用缬沙坦胶囊减少蛋白漏出,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改善血脂。患者需筛查眼底及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5、高血压肾病

血压持续升高会破坏肾小动脉结构,出现蛋白尿伴夜尿增多。首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联合百令胶囊修复肾小管功能。需严格限盐摄入,每日监测血压并记录波动情况。

发现尿蛋白阳性应避免高盐高脂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公斤体重0.8-1克。适量进行散步、太极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肾脏负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肾功能、泌尿系超声,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眼底及心血管状况。若出现水肿、尿量减少等症状应及时肾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