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肠镜有息肉怎么办

1.85万次浏览

姜金波 主任医师

姜金波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普外科

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定期复查、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处理。肠息肉可能与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

1、内镜下切除

直径小于10毫米的息肉通常可在肠镜下直接切除,常用方式包括高频电凝切除术、黏膜切除术。操作前需禁食6小时以上,术后可能出现轻微腹痛或少量便血,一般1-3天可自行缓解。切除后需将息肉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2、定期复查

对于直径小于5毫米的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若无明显症状可暂不处理,但需遵医嘱定期复查。建议每1-2年进行一次肠镜随访,观察息肉是否增大或形态变化。复查期间出现便血、腹泻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3、调整饮食

减少红肉、加工食品摄入,增加全谷物、西蓝花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规律三餐时间,控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有助于降低息肉复发概率。

4、药物治疗

对于多发性息肉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可能需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美沙拉嗪肠溶片等药物控制炎症。合并感染时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手术切除

直径超过20毫米的广基息肉或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可能需行腹腔镜下肠段切除术。术前需完善CT等影像学评估,术后需留置引流管3-5天。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逐步过渡到流质、半流质饮食。

发现肠息肉后应戒烟限酒,保持每日30分钟以上有氧运动。术后两周内避免骑自行车、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活动。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便血量增多,需立即返院复查。建议直系亲属也进行肠癌筛查,特别是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做粪便隐血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