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状管状腺瘤是什么

4.1万次浏览

陈健鹏 副主任医师

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绒毛状管状腺瘤是一种常见的结直肠良性肿瘤,属于腺瘤性息肉的一种病理类型,主要由腺上皮异常增生形成,具有潜在恶变风险。绒毛状管状腺瘤的病理特征主要有腺体结构异常、细胞异型性、绒毛状或管状生长模式等。建议患者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变。

1、病理特征

绒毛状管状腺瘤在显微镜下可见腺体排列紊乱,上皮细胞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型性,细胞核增大且染色加深。根据绒毛状结构与管状结构的比例,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恶变概率相对较高,需密切随访。

2、发病机制

该病变与遗传因素、高脂饮食、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相关。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更易出现多发性绒毛状管状腺瘤。长期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可能促进腺上皮异常增生,增加腺瘤形成风险。

3、临床表现

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可能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或腹痛。较大的腺瘤可能引起肠梗阻或肠套叠。内镜检查可见黏膜表面呈分叶状或绒毛状突起,质地柔软,表面可能伴有糜烂或出血。

4、诊断方法

结肠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可直观观察病变并取活检。病理检查可明确腺瘤类型及异型程度。影像学检查如CT结肠成像有助于评估较大腺瘤的范围,超声内镜能判断病变浸润深度。

5、治疗原则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大多数病例,较大腺瘤可能需要分次切除。对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疑似癌变者,需行根治性手术。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复发情况。日常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食用。

发现绒毛状管状腺瘤后应每1-3年复查肠镜,监测有无复发或新发病变。日常饮食需保持均衡营养,适量增加全谷物、蔬菜水果摄入,限制高脂肪食物。规律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健康体重。避免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出现便血或排便异常应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