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明副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泌尿外科
胆泥沙样结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体外碎石、内镜取石、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胆泥沙样结石通常由胆汁成分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减弱、胆道感染、高脂饮食、肥胖等原因引起。
减少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等,避免油炸食品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燕麦、糙米等全谷物,适量食用西蓝花、苹果等富含果胶的蔬菜水果。每日饮水保持在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稀释胆汁。规律进食可促进胆囊排空,建议每日三餐定时定量。
熊去氧胆酸胶囊能促进胆汁酸分泌,改善胆汁成分。消炎利胆片可缓解胆道炎症,减轻右上腹隐痛症状。头孢克肟分散片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药物治疗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观察结石变化。
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将结石粉碎成更小颗粒。适用于直径小于15毫米的结石,术后需配合药物促进碎屑排出。治疗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血尿。该方法创伤较小但存在复发可能,需配合饮食控制。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可直接取出胆总管结石。操作时通过十二指肠镜进入胆管,使用取石网篮清除结石。术前需禁食8小时,术后需监测血淀粉酶预防胰腺炎。该方法能有效解除胆道梗阻,但对胆囊内结石效果有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合并胆囊炎的情况。手术通过腹壁小切口完成,恢复较快。术后可能出现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多数在3-6个月后缓解。永久性失去胆囊储存功能,需长期保持低脂饮食。
胆泥沙样结石患者应保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避免久坐不动,每2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体重指数建议维持在18.5-23.9。戒烟限酒,保证充足睡眠。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观察结石变化情况。出现持续腹痛、发热、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