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鹏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肿瘤中心
非浸润性膀胱癌是指癌细胞局限于膀胱黏膜层或固有层、未突破基底膜的膀胱恶性肿瘤,主要包括非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a、T1期和原位癌Tis。
非浸润性膀胱癌的癌细胞生长范围局限于膀胱内壁表层,尚未向深层肌肉组织或周围器官扩散。Ta期肿瘤呈乳头状生长,仅侵犯黏膜层;T1期肿瘤穿透黏膜层到达固有层;Tis期则表现为扁平的高级别癌细胞局限于黏膜上皮内。这类肿瘤具有多灶性生长特点,可能同时存在多个病灶,且复发率较高但进展为浸润性癌的概率相对较低。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等膀胱刺激症状,少数病例通过体检偶然发现。
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用于排除浸润和转移。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是标准治疗方式,术后需根据危险分层进行膀胱灌注化疗或卡介苗免疫治疗。中高危患者需严格随访,每3-6个月复查膀胱镜持续2-3年。该类型占初发膀胱癌的70%以上,规范治疗下5年生存率超过90%,但复发率可达50-70%,长期监测至关重要。
患者术后应保持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戒烟并避免接触苯胺类化学物质。饮食注意增加新鲜蔬菜水果摄入,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出现血尿或排尿异常需及时复诊,按医嘱定期进行膀胱灌注治疗和随访检查,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适当进行散步、游泳等低强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