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急性盲肠炎通常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肠道功能紊乱、淋巴组织增生及粪石嵌顿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阑尾炎发作时多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
阑尾管腔细长且单向开口的解剖特点使其易发生阻塞。食物残渣、寄生虫或黏膜肿胀均可导致管腔压力升高,影响局部血供。此时黏膜屏障受损,肠道细菌侵入阑尾壁引发炎症。早期可通过头孢克肟颗粒、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若出现持续腹痛需考虑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肠道常驻菌群如大肠杆菌、厌氧菌等过度繁殖时可能侵袭阑尾组织。这种情况常见于胃肠炎后或免疫力低下人群,多伴随白细胞计数升高。临床常用左氧氟沙星胶囊联合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需监测体温变化。
长期便秘或腹泻可能引发肠道蠕动异常,导致阑尾排空障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者更易出现此类情况,症状多表现为脐周隐痛后转移至右下腹。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
青少年因淋巴系统发育旺盛,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常继发阑尾淋巴滤泡增生。这种机械性阻塞约占儿童阑尾炎诱因,可能伴随咽痛等前驱症状。确诊后需禁食并静脉补充水电解质,严重者需行开腹阑尾切除。
浓缩的粪块卡压阑尾根部时会造成血管压迫性坏死,多见于中老年便秘患者。腹部CT可见典型粪石影像,疼痛多为持续性剧痛。紧急处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推荐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预防穿孔,多数需手术清除病灶。
预防急性盲肠炎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每日摄入足够水分及新鲜蔬菜水果。避免暴饮暴食及剧烈运动后立即进食,出现持续腹痛或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术后患者须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两周内避免腹部用力活动以促进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