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运动后血糖升高可能与运动强度过高、应激反应或药物作用等因素有关。运动时身体会释放升糖激素,若运动方式不当或存在潜在疾病,可能导致血糖暂时性上升。
运动强度过高时,交感神经兴奋会促使肾上腺素等激素大量分泌,这些激素会加速肝糖原分解并抑制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高强度无氧运动如短跑、举重更容易引发这种反应。运动前未充分热身或突然增加运动量也可能造成类似情况。存在胰岛素抵抗的糖尿病患者运动后更易出现反常性高血糖,这与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有关。部分降糖药物如磺脲类可能在运动时引发低血糖后的反跳性高血糖,表现为运动后血糖先降后升。某些升糖激素分泌异常的疾病如库欣综合征也会干扰运动时的血糖调节。
运动后血糖升高还可能与测量时机不当相关。运动后立即测量血糖可能显示偏高,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需要一定时间。运动后未及时补充水分导致血液浓缩,也会造成血糖检测值假性升高。部分人群运动后因压力激素持续作用,可能出现持续数小时的高血糖状态。清晨空腹运动可能诱发黎明现象加重,这与皮质醇等激素的昼夜节律有关。运动后过量进食高糖食物也会直接导致血糖攀升。
建议选择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避免空腹或服药后立即运动。运动时应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运动后及时补充适量水分。若反复出现运动后高血糖,需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胰岛素抵抗或内分泌疾病,调整运动方案和用药计划。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有助于长期改善血糖控制,但需注意个体化调整运动强度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