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向宁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妇产科
早产儿肺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氧疗、营养支持、呼吸支持、预防并发症等方式治疗。早产儿肺炎通常由免疫功能低下、吸入性因素、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环境暴露等原因引起。
早产儿肺炎若由细菌感染引起,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注射用青霉素钠等抗生素。病毒感染时可考虑静脉注射用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用药需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需进行氧疗,可采用鼻导管吸氧或头罩吸氧。严重呼吸窘迫时可能需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氧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气分析,避免氧中毒。维持氧饱和度在90%-95%为宜。
早产儿肺炎期间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00-120千卡热量摄入。喂养困难者可选择鼻胃管喂养或静脉营养支持。母乳喂养时需注意母亲饮食营养均衡。必要时可添加母乳强化剂提高营养密度。
出现呼吸衰竭时需机械通气治疗,常用模式包括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和压力支持通气。严重病例可能需要高频振荡通气。通气期间需密切观察胸廓运动、呼吸频率及血气指标变化。
加强呼吸道管理,定期翻身拍背促进排痰。维持适宜温湿度环境,避免院内感染。监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警惕脓胸、肺不张、败血症等并发症发生,及时干预处理。
早产儿肺炎治疗期间需保持病房环境清洁,严格控制探视人员。每日进行体重监测和喂养评估。出院后需定期随访肺部情况,按计划完成疫苗接种。家长需学会识别呼吸急促、发绀等异常症状,发现异常及时返院复查。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