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经经络在身体上哪些部位

2.46万次浏览

王杰 主任医师

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胃经经络主要分布在头面部、胸腹部及下肢前外侧,具体循行路径包括鼻翼旁开0.5寸的迎香穴起始,沿下颌角、颈部、锁骨中线向下,经乳头直下至腹部脐旁2寸,再沿大腿前外侧至足背第二趾外侧端的厉兑穴。

1、头面部循行

胃经在头面部分布于鼻翼旁迎香穴,向上至眼眶下缘的四白穴,再经颧骨下方的巨髎穴,延伸至耳前的下关穴。该区域穴位常用于缓解鼻塞、牙痛及面瘫症状,临床可配合针刺或艾灸治疗。

2、颈部与胸部路径

经络沿下颌角下方的人迎穴下行,经锁骨中线的气户穴至乳根穴,贯穿胸骨旁2寸区域。此段与呼吸系统及乳腺健康相关,刺激乳根穴可辅助改善乳汁分泌不足。

3、腹部循行线

从不容穴至天枢穴纵向分布于脐旁2寸,横向连接梁门穴等腹部要穴。天枢穴是调节胃肠功能的关键,腹泻或便秘时可通过按压或针灸此穴缓解症状。

4、下肢前外侧

经髀关穴沿大腿前缘下行,过膝盖外侧的犊鼻穴,至足三里穴与丰隆穴。足三里作为保健要穴,长期按摩可增强免疫力,丰隆穴则多用于化痰祛湿。

5、足部终止点

经络末端止于足背第二趾外侧的厉兑穴,途经解溪穴与冲阳穴。厉兑穴刺激对消化不良有效,解溪穴常用于缓解踝关节疼痛。

日常可通过轻拍或按摩上述穴位维护胃经通畅,饮食宜温软易消化,避免生冷刺激。若出现持续胃脘疼痛伴经络沿线压痛,建议就医排查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中医针灸配合艾灸调理效果显著。运动方面推荐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需单举式,配合深呼吸以促进气血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