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家泉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眼科
白眼球上有红色血块通常是结膜下出血的表现,可能与用力揉眼、剧烈咳嗽、高血压、结膜炎、血液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膜下出血通常无须特殊治疗,1-2周可自行吸收,但反复出血或伴随视力模糊需及时就医。
用力揉搓眼睛或受到外伤可能导致结膜毛细血管破裂。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局部鲜红色斑块,无疼痛感。建议避免揉眼,48小时内冷敷可帮助止血,后期热敷促进吸收。若出血范围扩大,需排除巩膜裂伤可能。
剧烈咳嗽、呕吐、排便用力等行为会使头面部静脉压骤增,引发结膜小血管破裂。此类出血多呈片状,常见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期间。家长需帮助孩子控制咳嗽频率,必要时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缓解症状。
高血压患者血管脆性增加,血压骤升时易发生结膜下出血。可能伴随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等降压药物。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引发视网膜病变。
病毒性结膜炎或细菌性结膜炎可能导致结膜充血伴点状出血。常见眼部分泌物增多、异物感,可使用更昔洛韦滴眼液对抗病毒感染,或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感染。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防止传染。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血液疾病会导致自发性结膜出血。可能伴随牙龈出血、皮下瘀斑,需完善血常规检查。确诊后需根据病因使用醋酸泼尼松片调节免疫,或输注凝血因子Ⅷ浓缩剂。
日常应保持眼部清洁,避免长时间用眼疲劳。高血压患者需低盐饮食,定期监测血压。儿童出现结膜出血时,家长应观察是否伴有发热或其他出血倾向。若出血持续超过两周未吸收,或伴随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需到眼科进行裂隙灯检查排除深层组织损伤。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控制,防止微血管病变加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