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发病时可通过陪伴倾听、避免指责、协助就医、监督用药、预防自伤等方式对待患者。抑郁症通常由遗传因素、社会心理刺激、神经递质失衡、躯体疾病、人格特征等原因引起。
保持耐心倾听患者的情绪表达,不打断或否定其感受。用简单回应如我理解、我在听等传递支持,避免说教或强行安慰。每日预留固定时间陪伴,可通过散步、共同进餐等低压力活动建立信任感。
不批评患者懒散或消极,抑郁症的症状并非主观意愿能控制。避免使用振作点、想开些等语言,这可能加重患者的无助感。可温和提醒这不是您的错,我们慢慢来,减少患者的病耻感。
帮助预约精神科或心理科门诊,陪同完成诊疗流程。记录患者症状变化和服药反应,就诊时向医生详细反馈。若患者拒绝就医,可联系心理咨询热线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获取专业指导。
按医嘱准备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米氮平片等抗抑郁药物,确保按时按量服用。观察是否出现恶心、嗜睡等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妥善保管药物,防止一次性大量吞服。
收置尖锐物品、药物等危险品,夜间保持有人陪护。当患者提及死亡念头时,需立即联系医生或拨打心理危机干预电话。制定安全计划,明确紧急联系人,确保能快速获得专业帮助。
日常可鼓励患者维持规律作息,陪同进行轻度运动如太极拳、散步,帮助恢复生物节律。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色氨酸的香蕉、燕麦等食物,避免酒精和过量咖啡因。营造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减少噪音和强光刺激。定期复诊评估病情,治疗期间避免重大生活决策。若发现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幻听、妄想等表现,须立即联系精神科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