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林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普外科
减重期间可选择全谷物类、薯类、杂豆类等低升糖指数主食,搭配适量精制谷物。主食选择需兼顾营养密度与饱腹感,避免单一摄入精制碳水。
糙米、燕麦、藜麦等全谷物保留麸皮与胚芽,富含B族维生素及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延缓胃排空速度,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并延长饱腹时间。建议将每日主食的三分之一替换为全谷物,如用燕麦片替代白粥,或选择全麦面包代替白面包。需注意部分人群初次食用可能出现胃肠胀气,可逐步增加摄入量。
红薯、紫薯、芋头等薯类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谷物,且富含钾元素与抗氧化物质。其抗性淀粉在肠道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可能帮助调节肠道菌群。建议采用蒸煮或烤制方式,避免油炸或加糖烹饪。体重基数较大者需控制单次摄入量在150克以内,避免热量超标。
鹰嘴豆、红小豆、绿豆等杂豆蛋白质含量达20%以上,与谷物搭配可提高蛋白质利用率。豆类中低聚糖可能引发腹胀,提前浸泡并延长烹煮时间可改善。推荐制作杂豆饭或豆泥,每周食用3-4次,每次搭配谷物比例控制在1:3。
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升糖指数较高,但消化吸收快,适合运动后补充。减重期间建议与高纤维食物搭配食用,如白米饭配合绿叶蔬菜,或选择强化铁、叶酸的营养强化米。精制谷物占比不宜超过主食总量的50%。
将全谷物、薯类、杂豆进行组合能优化氨基酸谱,如小米红豆饭、燕麦南瓜粥等。混合主食的血糖负荷更低,且营养素更全面。每餐主食总量控制在生重75-100克,并根据运动量动态调整。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需监测个体血糖反应。
减重期间除科学选择主食外,需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优先选择清汤、淡茶等低热量饮品。结合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提升减脂效率。避免长期极端低碳饮食,防止基础代谢率下降。若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应及时调整饮食结构并咨询营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