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锋主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学
牙齿上下牙咬合不齐可能与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乳牙早失、颌骨发育异常、龋齿或牙周病等因素有关。上下牙咬合不齐通常表现为牙齿排列紊乱、咀嚼功能下降、面部不对称等症状,可通过正畸治疗、修复治疗或手术矫正等方式改善。
父母存在颌骨发育异常或牙齿排列不齐时,子女可能出现类似问题。遗传性咬合不齐通常表现为骨性错颌,如上颌前突或下颌后缩。这类情况需通过正畸评估确定干预方案,青少年期可佩戴功能性矫治器,成年后可能需要正颌手术联合正畸治疗。家长需关注儿童替牙期牙齿生长情况,早期干预有助于降低矫正难度。
长期吮指、咬唇、口呼吸等习惯会导致牙弓变形。儿童在替牙期频繁用舌头顶牙可能造成前牙开颌,而单侧咀嚼习惯易引发面部发育不对称。这类功能性错颌可通过肌功能训练矫正,配合活动矫治器阻断不良习惯。家长需及时纠正孩子异常行为,必要时咨询口腔正畸科医生。
乳牙因龋坏或外伤过早脱落时,邻牙会向缺隙倾斜,导致恒牙萌出空间不足。第二乳磨牙早失可能引发第一恒磨牙前移,造成后牙咬合关系紊乱。这种情况需佩戴间隙保持器,待恒牙萌出后再评估是否需正畸治疗。建议家长每半年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乳牙龋坏应及时治疗避免早失。
上颌骨发育不足可能导致反颌,下颌骨过度生长会形成地包天。这类骨性错颌常伴随面部轮廓异常,单纯正畸难以改善时,需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后接受正颌手术。术前需进行1-2年正畸治疗排齐牙齿,术后配合颌间牵引稳定咬合关系。
严重龋坏导致牙齿大面积缺损时,邻牙会倾斜移位破坏咬合关系。牙周炎患者可能出现牙齿松动移位,造成继发性错颌。这类情况需先治疗基础疾病,龋齿采用复合树脂填充或全冠修复,牙周炎需进行龈下刮治。病情稳定后可通过固定矫治器重新建立咬合。
日常需保持正确咀嚼方式,避免偏侧咀嚼加重咬合紊乱。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牙齿排列异常,儿童替牙期建议每半年进行咬合评估。正畸治疗期间应严格遵医嘱佩戴矫治器,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配合牙线清洁托槽周围食物残渣。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或疼痛时需及时复诊调整矫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