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消化内科
治疗胃炎常用的中草药主要有白术、黄连、砂仁、甘草、蒲公英等。胃炎多由饮食不当、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上腹疼痛、反酸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中草药调理。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型胃炎。其含有的挥发油和白术多糖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常与茯苓、党参配伍使用,但阴虚内热者慎用。
黄连清热燥湿的功效显著,适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湿热型胃炎。所含小檗碱能抑制胃酸分泌,缓解烧心感。多与黄芩、栀子同用,脾胃虚寒者需配伍干姜以中和药性。
砂仁擅长化湿开胃,对饮食积滞导致的胃炎效果较好。其挥发油成分可促进胆汁分泌,减轻恶心呕吐。常与木香、陈皮配伍,但孕妇及阴虚血燥者应避免单味大量使用。
甘草能补脾益气、缓急止痛,适合胃脘隐痛的慢性胃炎。甘草甜素具有抗炎作用,可保护胃黏膜。多与白芍组成经典药对,长期服用需注意可能引起水钠潴留。
蒲公英清热解毒,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有益。其活性成分蒲公英甾醇可调节胃肠功能,改善口苦症状。鲜品捣汁外敷脐部可辅助止痛,脾胃虚寒者宜炒制后使用。
胃炎患者服用中草药期间需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建议将药材煎煮后分次温服,配合规律进食和情绪调节。若出现胃痛加重或持续黑便,应立即停用并就医。慢性胃炎患者可长期服用健脾类中成药如香砂养胃丸,但需定期复查胃镜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