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周炎按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区分标准主要依据牙龈炎症范围、牙周袋深度、牙槽骨吸收程度及牙齿松动度等临床指标。
轻度牙周炎表现为牙龈边缘红肿,探诊出血,牙周袋深度3-4毫米,X线片显示牙槽骨吸收不超过根长三分之一,牙齿无松动。患者可能仅有刷牙出血或口臭,牙结石多局限于龈缘附近。此时通过洁治术清除菌斑牙石,配合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炎症可得到控制。
中度牙周炎可见牙龈明显肿胀,牙周袋深度4-6毫米,探诊易出血且伴溢脓,牙槽骨吸收达根长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可能出现牙齿一度松动。X线显示水平或角型骨吸收,牙齿可能出现移位。需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必要时辅以局部药物治疗如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或甲硝唑凝胶。
重度牙周炎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牙周袋深度超过6毫米,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二分之一,牙齿二至三度松动甚至自行脱落。X线显示广泛骨吸收,常伴根分叉病变。除基础治疗外,可能需翻瓣手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外科干预,严重松动牙需拔除后修复。
定期口腔检查是早期发现牙周炎的关键,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专业洁治。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缝刷清洁邻面,戒烟限酒控制全身疾病。若出现牙龈出血持续超过一周、牙齿松动或咀嚼无力,应及时就诊牙周专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更需加强牙周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