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忠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咽喉科
咽喉反流一般能治好,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可有效控制症状。咽喉反流主要与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黏膜有关,需结合药物治疗和日常管理。
咽喉反流患者通常表现为咽喉灼痛、声音嘶哑、慢性咳嗽或异物感。症状较轻时可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善,如避免高脂、辛辣食物,睡前3小时禁食,抬高床头睡眠。部分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减少胃酸分泌,或配合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黏膜。多数患者经4-8周规范治疗症状可明显缓解。
若长期未规范治疗,可能引发喉部溃疡、声带息肉或哮喘等并发症。此时需延长用药周期至3-6个月,必要时行喉镜检查评估黏膜损伤程度。极少数顽固性病例需考虑胃底折叠术等外科干预,但术后仍需持续管理反流诱因。
咽喉反流治愈后需长期保持健康生活习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定期复查有助于预防复发,若症状反复应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日常可适当饮用温蜂蜜水缓解咽喉不适,避免过度用嗓和接触刺激性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