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糙米、燕麦、荞麦、藜麦、全麦面条等低升糖指数主食,也可遵医嘱使用阿卡波糖片、格列美脲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达格列净片、利拉鲁肽注射液等药物控制血糖。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糙米保留米糠层和胚芽,膳食纤维含量是精白米的3倍以上,有助于延缓葡萄糖吸收。其升糖指数约为55,适合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食替代品。烹饪时可提前浸泡2小时缩短煮制时间,搭配瘦肉和蔬菜食用能进一步稳定餐后血糖。
燕麦富含β-葡聚糖可溶性纤维,能在肠道形成凝胶延缓糖分吸收。选择钢切燕麦或传统燕麦片,避免即食型产品。每餐建议控制在50克干重,与坚果搭配可增强饱腹感,注意监测食用后2小时血糖变化。
荞麦所含的D-手性肌醇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其芦丁成分能改善微循环。荞麦面条升糖指数约59,建议凉拌或搭配醋食用,酸性环境可抑制淀粉酶活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控制摄入量。
藜麦是完全蛋白谷物,含9种必需氨基酸且铬元素丰富,能增强胰岛素受体敏感性。建议与蔬菜做成沙拉,冷藏后抗性淀粉含量增加。初次食用应从30克开始,观察胃肠耐受性。
选择全麦粉含量超过51%的产品,煮制时保持面条硬芯可降低升糖负荷。搭配橄榄油和膳食纤维丰富的蔬菜,如西蓝花、豆角等,能形成物理屏障减少糖分吸收速度。
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抑制α-糖苷酶延缓碳水化合物分解。常见不良反应为腹胀腹泻,建议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需与第一口主食同时嚼服才能发挥最佳效果。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适用于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的患者。服药期间需定时进餐避免低血糖,注意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一线降糖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分解改善胰岛素抵抗。缓释片可减少胃肠道反应,但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慎用。长期服用可能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建议定期监测。
SGLT-2抑制剂类新型降糖药,通过促进尿糖排泄降低血糖。使用时需注意饮水量预防尿路感染,可能出现生殖器真菌感染。对心肾有保护作用,但酮症酸中毒风险需警惕。
GLP-1受体激动剂,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需每日皮下注射,常见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具有心血管获益,但甲状腺髓样癌病史者禁用。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联用。
糖尿病患者需建立规律进餐习惯,每日主食总量控制在200-300克生重,分3-5次摄入。优先选择带皮整粒谷物,避免粥类糊化食品。每餐搭配150克以上非淀粉类蔬菜,采用清蒸、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根据血糖波动调整主食种类和用量。运动建议安排在餐后1小时进行,持续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出现持续高血糖或反复低血糖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