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同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外科
婴儿佝偻病可通过观察骨骼异常、运动发育迟缓、神经兴奋性增高等表现判断,主要由维生素D缺乏引起。佝偻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评估。
佝偻病患儿常见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手镯征等骨骼改变。颅骨软化多见于3-6个月婴儿,表现为枕骨或顶骨按压时有乒乓球样弹性感。方颅是因额骨和顶骨中心增厚形成的方形头型。肋骨串珠是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膨大形成的串珠状突起。手镯征是腕部骨骨骺端增厚形成的环状隆起。这些体征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
患儿可能出现坐、爬、站等大运动发育落后。由于肌肉张力降低,可能出现腹部膨隆呈蛙腹样改变。部分患儿会出现O型腿或X型腿等下肢畸形。这些表现与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有关,影响骨骼正常发育和肌肉功能。
早期可表现为易激惹、睡眠不安、多汗等非特异性症状。夜间出汗明显,枕部头发脱落形成枕秃。这些症状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是佝偻病的早期信号。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抽搐等严重表现。
典型表现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血钙正常或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升高。这些指标变化反映维生素D缺乏导致的钙磷代谢紊乱。血液检查是确诊佝偻病的重要依据,需由专业医生解读。
X线检查可见长骨干骺端增宽、杯口状改变、骨质疏松等特征性表现。腕部X线片可显示骨骨骺线增宽、模糊不清。严重者可能出现骨折或骨骼畸形。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和监测治疗效果。
预防婴儿佝偻病需保证充足维生素D摄入,母乳喂养婴儿应从出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滴剂。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皮肤合成维生素D。添加辅食后应摄入富含钙的食物如乳制品、豆制品等。发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补充大剂量维生素D导致中毒。定期儿童保健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佝偻病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