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小儿肺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吸入性因素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小儿肺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肺部湿啰音等症状。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是常见病原体,病毒性肺炎多表现为咳嗽伴喘息,肺部听诊可闻及哮鸣音。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如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缓解气道痉挛,必要时需住院观察。家长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时,患儿常有高热、脓性痰液,血常规显示中性粒细胞升高。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或头孢克洛颗粒等抗生素。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时补充水分。
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低热,胸片可见间质性改变。临床常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进行治疗,疗程需足量完成。患病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
婴幼儿呛奶、误吸异物可能导致化学性肺炎,表现为突发呛咳、面色青紫。需立即清除气道异物,必要时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促进痰液排出。喂养时应保持半卧位,奶嘴孔大小需合适。
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患儿易发生真菌性或卡氏肺囊虫肺炎,这类特殊感染需使用复方磺胺甲噁唑片等药物。家长应按时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定期随访免疫指标。
预防小儿肺炎需注意保持适宜室温湿度,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婴儿免疫力。患儿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梨汁、百合粥等润肺食物。恢复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若出现呼吸频率超过每分钟50次、鼻翼煽动或口唇发绀等表现,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