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淋巴结肠炎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免疫系统异常、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调节免疫、改善肠道功能、对症支持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
病毒感染是淋巴结肠炎的常见原因,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肠道病毒可能引发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治疗时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更昔洛韦胶囊等抗病毒药物,同时需注意补液防止脱水。
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感染可能导致淋巴结肠炎,常表现为腹痛、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感。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诺氟沙星胶囊、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严重感染时可能需要静脉用药。
阿米巴原虫、贾第鞭毛虫等寄生虫感染可引起慢性淋巴结肠炎,症状包括长期腹泻、腹部不适、营养不良等。治疗可选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阿苯达唑片等抗寄生虫药物,同时需注意饮食卫生。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累及肠系膜淋巴结,表现为慢性腹痛、腹泻、体重下降。治疗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硫唑嘌呤片等免疫调节药物,必要时需生物制剂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非感染性因素可能导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出现间歇性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治疗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配合解痉药物如匹维溴铵片缓解症状。
淋巴结肠炎患者应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低纤维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急性期需保证充足休息,慢性患者可适当进行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出现持续腹痛、发热、血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日常需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减少肠道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