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宝宝发烧伴随腹痛可能与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肠系膜淋巴结炎、细菌性痢疾或肠套叠等疾病有关。建议家长及时监测体温并观察伴随症状,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
病毒感染可能引起发热伴腹痛,常见轮状病毒或诺如病毒感染。症状包括水样腹泻、恶心呕吐,体温可能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散Ⅲ、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家长需注意补充水分预防脱水,使用退热贴物理降温。
饮食不洁可能诱发胃肠道炎症,表现为阵发性脐周疼痛,发热多为低至中度。可能伴随腹泻或食欲减退。治疗可选用头孢克肟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消旋卡多曲颗粒。家长应暂停辅食喂养,少量多次喂食米汤等流质食物。
呼吸道感染可能继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发热通常不超过39摄氏度。超声检查可确诊。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布洛芬混悬滴剂、醒脾养儿颗粒。家长需避免按压患儿腹部,发热时采用温水擦浴。
志贺菌感染可能导致高热伴里急后重感,腹痛以左下腹为主,大便带黏液脓血。需进行粪便培养确诊。治疗常用盐酸小檗碱片、头孢曲松钠注射剂、乳酸菌素片。家长接触患儿粪便后需严格洗手,患儿用品应煮沸消毒。
婴幼儿突发阵发性哭闹伴呕吐,可能出现果酱样血便,腹部可触及包块。超声或空气灌肠可确诊。需紧急进行空气灌肠复位或手术治疗。家长发现异常需立即送医,禁食禁水直至明确诊断。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室内24-26摄氏度,穿着纯棉透气衣物。每4小时测量体温,38.5摄氏度以下优先物理降温。饮食选择小米粥、苹果泥等易消化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品。记录呕吐物及大便性状变化,就医时向医生详细描述病情发展过程。退热后仍须观察3天,警惕川崎病等迟发性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