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营养不良的症状

3.15万次浏览

周小凤 副主任医师

周小凤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儿科

大人营养不良可能出现体重下降、乏力、免疫力降低、皮肤黏膜改变、认知功能减退等症状。营养不良通常由长期饮食不均衡、消化吸收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结合临床检查明确具体原因。

1、体重下降

非刻意减重情况下体重持续减轻是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可能与热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有关。短期内体重下降超过原有体重的百分之五需警惕,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肌肉萎缩。建议调整膳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肠内营养粉剂。

2、乏力疲倦

能量供应不足时会出现持续性疲劳,活动后加重,伴随工作效率下降。常见于铁缺乏导致的贫血或B族维生素缺乏,表现为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可适量食用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补充铁剂,贫血严重时需遵医嘱服用琥珀酸亚铁片或维生素B12片。

3、反复感染

免疫功能受损表现为感冒频发、伤口愈合缓慢,与蛋白质和维生素A/C/D缺乏相关。长期营养不良者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风险增加。需保证每日摄入足量新鲜蔬菜水果,必要时补充维生素AD软胶囊或维生素C泡腾片。

4、皮肤干燥

皮肤角化过度、毛发干枯易断常见于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A/E缺乏。可能出现口角炎、舌炎等黏膜损伤,指甲出现博氏线。建议增加坚果、深海鱼类摄入,皮肤皲裂时可外用尿素乳膏,口腔溃疡可使用复合维生素B溶液含漱。

5、注意力涣散

长期营养不足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情绪烦躁。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锌缺乏与味觉障碍相关。可适量食用海带、牡蛎等富碘富锌食物,认知障碍明显时需排查器质性疾病。

营养不良者应建立规律进食习惯,每日保证主食、优质蛋白、蔬菜水果的均衡搭配。消化吸收不良患者可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米粥。慢性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避免盲目节食或偏食。出现持续消瘦、水肿等严重症状时须及时就医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