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宇副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心血管内科
治疗肺心病的方法主要有生活干预、氧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肺心病通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干预措施。
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减轻水钠潴留,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下。避免寒冷刺激及呼吸道感染,冬季外出佩戴口罩。吸烟者需严格戒烟,被动吸烟环境也应远离。卧床时抬高床头15-30度可缓解夜间呼吸困难。
长期家庭氧疗适用于静息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毫米汞柱的患者,每日吸氧时间需超过15小时,氧流量调节为1-2升/分钟。便携式制氧机可提高患者活动耐力,外出时使用可预防低氧血症发作。
利尿剂如呋塞米片能减轻右心负荷,但需监测电解质。地高辛片适用于合并快速房颤者,使用期间观察心律失常。肺动脉扩张剂如波生坦片可改善血管重构,需定期检查肝功能。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片用于急性感染期。
房间隔造口术适用于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通过建立右向左分流降低右心压力。肺移植是终末期患者的最终选择,需符合严格适应证。瓣膜修复术可纠正继发性三尖瓣反流,改善血流动力学。
呼吸操训练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每日练习3次。下肢阻抗运动采用弹力带训练,每周3次增强肌肉泵功能。六分钟步行测试定期评估运动耐力,根据结果调整训练强度。太极拳等低强度有氧运动可循序渐进开展。
肺心病患者需每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和肺功能,记录每日体重变化幅度不超过1公斤。饮食采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配方,如清蒸鱼、西蓝花等。保持环境湿度40-60%有利于气道湿润,冬季使用加湿器避免干燥刺激。出现踝部水肿加重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