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肠炎的症状主要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里急后重等,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补液治疗、中医调理、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肠炎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免疫功能异常、药物刺激、肠道缺血等原因引起。
腹痛是肠炎的常见症状,多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阵发性绞痛,可能与肠道黏膜炎症刺激神经有关。感染性肠炎患者腹痛常伴随腹泻,炎症性肠病则可能持续隐痛。轻度腹痛可通过热敷缓解,急性发作时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或颠茄片解痉,若合并便血需警惕溃疡性结肠炎。
肠炎患者每日排便可达3-10次,粪便多呈稀水样,细菌性肠炎可见黏液脓血便。轮状病毒肠炎常见蛋花汤样便。治疗需补充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细菌感染可用诺氟沙星胶囊,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可调节菌群。持续血性腹泻应排查阿米巴痢疾。
胃肠型感冒或食物中毒常引发剧烈呕吐,严重者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呕吐物含胆汁提示十二指肠炎症。可短期使用多潘立酮片止吐,频繁呕吐者需静脉补液。婴幼儿呕吐需警惕肠套叠,呕吐物带血需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沙门菌感染等细菌性肠炎易出现38-39℃高热,病毒感染多为低热。持续发热超过3天需血培养排查败血症。物理降温无效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片,抗生素选择头孢克肟颗粒。克罗恩病活动期可能出现弛张热。
直肠炎症刺激导致排便不尽感,常见于细菌性痢疾。患者排便后腹痛不缓解,严重者出现肛门坠胀。需直肠指检排除肛周脓肿,保留灌肠可用柳氮磺吡啶栓剂。结核性肠炎可能伴发肛瘘形成。
肠炎患者应选择低渣、低脂饮食,急性期可进食米汤、藕粉等流质,恢复期逐步增加蒸蛋、软面条等半流质。避免生冷、辛辣及高乳糖食物。注意餐具消毒,饭前便后规范洗手。慢性肠炎患者需定期肠镜监测,出现体重骤降、夜间痛醒等症状应及时复诊。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制剂有助于黏膜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