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出血的原因

2.39万次浏览

黄玉红 主任医师

黄玉红主任医师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十二指肠出血可能由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血管畸形、十二指肠肿瘤、药物损伤、门静脉高压等因素引起。十二指肠出血通常表现为呕血、黑便、贫血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1、十二指肠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出血原因,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有关。胃酸和胃蛋白酶侵蚀十二指肠黏膜形成溃疡,损伤血管会导致出血。患者可能出现上腹痛、反酸等症状。治疗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必要时行内镜下止血。

2、胃十二指肠血管畸形

血管发育异常如Dieulafoy病变或动静脉畸形,血管壁结构缺陷易破裂出血。这类出血往往突然发生且量较大,可能伴呕鲜血。确诊需依赖内镜或血管造影,治疗可采用内镜下电凝止血、硬化剂注射,严重时需血管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

3、十二指肠肿瘤

良性肿瘤如腺瘤或恶性肿瘤如腺癌均可侵蚀血管引发出血。肿瘤性出血常为间歇性,可能伴随消瘦、梗阻症状。内镜活检可明确性质,早期肿瘤可行内镜下切除,进展期需手术联合放化疗。常用药物包括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等抗肿瘤制剂。

4、药物损伤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会削弱黏膜防御机制。酒精、刺激性食物也可能加重损伤。表现为黏膜糜烂出血,停药后多可缓解,严重时需使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保护黏膜,必要时输血支持。

5、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等疾病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使十二指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这类出血凶猛,易出现休克。治疗需紧急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配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如注射用醋酸奥曲肽降低门脉压,后期需处理原发肝病预防再出血。

十二指肠出血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出血停止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粗糙、过热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恢复期遵医嘱定期复查内镜,监测血红蛋白变化。注意观察排便颜色,若再次出现黑便或呕血需立即就医。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控制基础疾病如肝硬化、高血压等可降低再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