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强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内分泌科
乳腺结节良性通常不需要做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主要用于鉴别乳腺结节的良恶性或明确特殊类型肿瘤的诊断,若影像学检查和穿刺活检已明确为良性,则无须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但若存在不典型增生、临床高度怀疑恶性或病理结果与影像学不符时,医生可能建议补充免疫组化以排除风险。
乳腺结节良性的判断通常依赖于超声、钼靶或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合细针穿刺或空心针活检的病理结果。当病理报告显示为纤维腺瘤、囊肿或普通增生等典型良性病变时,免疫组化并非必要步骤。这类结节多数只需定期随访观察,例如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大小和形态变化。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结节边界是否清晰、血流信号是否丰富、钙化特征等综合评估,若均符合良性特征,则免疫组化的临床价值较低。
少数情况下,即使初步病理提示良性,仍需考虑免疫组化。例如穿刺标本存在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时,免疫组化可检测ER、PR、HER-2等标志物,辅助判断癌变风险。若影像学表现为分叶状肿瘤或乳头状瘤等潜在交界性病变,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分类。对于有乳腺癌家族史或BRCA基因突变的高危人群,医生可能更倾向于完善免疫组化以排除隐匿性恶性成分。
乳腺良性结节患者日常应注意避免过度刺激乳房,选择无钢圈舒适内衣,减少咖啡因和高脂饮食摄入。每月月经结束后可进行乳房自检,关注结节硬度、活动度及皮肤变化。若随访期间出现结节短期内增大、形态不规则或伴有乳头溢血等症状,应及时复诊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