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肠胃胀气拉稀拉水可能由饮食不当、肠道感染、肠易激综合征、乳糖不耐受、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补充益生菌等方式缓解。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短时间内摄入过多产气食物或生冷刺激性食物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常见产气食物包括豆类、洋葱、西蓝花等,生冷食物如冰饮、未洗净的瓜果可能刺激肠黏膜。症状较轻时可尝试暂停进食12小时,饮用温盐水补充电解质,并选择米粥、馒头等低渣食物逐步恢复饮食。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胃肠炎会出现水样便伴腹胀。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感染多见于儿童,成人可能因进食污染食物感染沙门氏菌等。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止泻,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菌群,细菌感染时需用诺氟沙星胶囊进行抗感染治疗。
肠道敏感人群在焦虑或压力状态下易出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表现为排便后腹胀缓解,粪便常带有黏液。可尝试热敷腹部缓解痉挛,医生可能开具匹维溴铵片调节蠕动,配合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改善肠道环境。
先天性或继发性乳糖酶缺乏者摄入奶制品后会出现水样腹泻伴肠鸣。婴幼儿需更换无乳糖配方奶粉,成人应避免鲜奶、冰淇淋等食品。急性发作时可服用乳糖酶胶囊帮助分解乳糖,腹泻严重时需用消旋卡多曲颗粒减少肠道分泌。
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可能出现持续性腹泻带血或脓液。这类疾病需通过肠镜确诊,治疗常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控制炎症,重症需用注射用英夫利西单抗进行生物制剂治疗。患者需长期随访并保持低纤维饮食。
日常应注意记录饮食与症状的关联性,避免已知的诱发食物。腹泻期间建议少量多次饮用淡糖盐水,每日补充1000-1500毫升液体。恢复期可食用蒸苹果、山药粥等收敛性食物,避免高脂高糖饮食加重肠道负担。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或脱水症状,须立即就医进行粪便检测和血液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