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呛奶如何处理

2.51万次浏览

杨小凡 副主任医师

杨小凡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儿科

婴儿呛奶可通过保持正确喂养姿势、拍嗝、调整奶嘴流速、清理呼吸道、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呛奶通常由喂养姿势不当、奶嘴流速过快、胃食管反流、呼吸道发育不完善、疾病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正确喂养姿势

喂养时让婴儿头部略高于身体呈30-45度角,避免平躺喂奶。母乳喂养时确保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奶瓶喂养时奶液需充满奶嘴前端。喂奶后维持竖抱姿势15-20分钟,利用重力减少奶液反流。家长需观察婴儿吮吸节奏,出现急促吞咽时应暂停喂养。

2、拍嗝

每喂5-10毫升奶液后暂停喂养进行拍嗝,用空心掌轻拍婴儿背部肩胛骨区域。拍嗝可帮助排出胃内空气,减少呛奶概率。若拍嗝后仍出现吐奶,需检查奶嘴孔大小是否合适。家长需注意拍打力度,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不适。

3、调整奶嘴流速

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型号,倒置奶瓶时奶液应呈滴状而非线状流出。早产儿或吞咽协调性差的婴儿需使用慢流速奶嘴。家长可测试奶嘴流速,将奶瓶倒置时每秒钟滴落1-2滴为适宜。奶嘴使用前需检查是否有破损或变形。

4、清理呼吸道

发生呛奶时立即将婴儿侧卧,用吸球清理口鼻分泌物。采用头低脚高体位轻拍背部,促进奶液排出。禁止倒提婴儿脚部或剧烈摇晃,避免加重窒息风险。家长需掌握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婴儿版操作要领,但未经培训不得擅自实施。

5、及时就医

若呛奶后出现面色青紫、呼吸暂停、持续咳嗽等症状,需立即送医。反复呛奶可能提示胃食管反流病、喉软骨软化等疾病,需进行消化道造影或喉镜检查。医生可能开具铝碳酸镁混悬液、西甲硅油乳剂等药物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进行胃底折叠术等手术治疗。

家长日常需记录呛奶发生时间、频率及伴随症状,避免在婴儿哭闹或困倦时喂奶。选择防胀气奶瓶可减少空气吸入,喂奶后2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定期更换奶嘴,保持喂养环境安静。若婴儿存在早产、低体重等高风险因素,建议在儿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喂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