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贤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耳鼻喉科
慢性鼻炎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控制症状,但难以彻底除根。慢性鼻炎通常由过敏原刺激、感染、鼻中隔偏曲、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慢性鼻炎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等减轻鼻腔炎症,配合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片缓解过敏症状。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鼻炎,可能需要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药物治疗需长期规范使用,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
鼻腔冲洗是慢性鼻炎的基础治疗方法,可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洗鼻器清洁鼻腔,减少分泌物和过敏原。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能缩小下鼻甲体积,改善通气功能。红外线理疗有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黏膜水肿。这些方法需在专业机构进行,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对于药物控制不佳的慢性鼻炎,可考虑鼻内镜下鼻甲成形术、鼻中隔矫正术等手术方式。手术能改善鼻腔结构异常,缓解顽固性鼻塞,但术后仍需配合药物治疗和定期复查。手术治疗存在一定风险,需严格评估适应症,术后可能出现出血、粘连等并发症。
避免接触粉尘、花粉、宠物皮屑等过敏原是控制症状的关键。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定期清洁空调滤网,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空气中致敏颗粒。冬季外出可佩戴口罩,减少冷空气刺激。职业暴露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必要时调整工作环境。
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适用于明确过敏原的慢性鼻炎患者,通过逐步增加过敏原接触量,帮助机体建立免疫耐受。中医调理如玉屏风散等方剂可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适当补充维生素D、益生菌等有助于调节免疫功能,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慢性鼻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少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限酒。坚持适度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呼吸道抵抗力。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定期复查鼻内镜,监测病情变化,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治疗方案。保持积极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慢性鼻炎虽难以根治,但通过规范治疗和良好生活习惯可有效控制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