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反牙合可能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替牙期障碍、颌骨发育异常、口腔疾病等原因引起。反牙合通常表现为前牙反咬合、下颌前突、咀嚼功能障碍等症状。
部分反牙合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或双方有反牙合病史时,子女患病概率可能增加。遗传因素可能导致颌骨形态异常或牙齿排列异常。对于遗传性反牙合,建议早期进行正畸干预,可使用功能性矫治器如弗兰克尔矫治器进行矫正,严重者可能需要配合正颌手术。
长期吮指、咬唇、吐舌等不良习惯可能导致牙齿位置异常。这些习惯会使上前牙受到向后的压力,同时下前牙受到向前推力,逐渐形成反牙合。建议家长及时纠正儿童的不良口腔习惯,必要时可使用舌刺等矫治装置。早期干预可避免颌骨发育异常。
乳牙早失或滞留可能影响恒牙正常萌出,导致牙齿排列紊乱。如上乳切牙早失可能导致恒切牙舌向错位萌出,形成反牙合。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乳牙异常及时处理。可使用间隙保持器维持缺牙间隙,或拔除滞留乳牙引导恒牙正常萌出。
上颌骨发育不足或下颌骨过度发育是反牙合常见原因。这类骨性反牙合通常需要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轻度病例可使用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器促进上颌发育,严重病例需成年后接受正颌手术。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颌骨发育至关重要。
腭裂、唇裂等先天畸形或外伤可能导致上颌发育受限。这类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反牙合和咬合紊乱。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包括正畸治疗、语音治疗和手术治疗。可使用上颌扩弓矫治器改善上颌狭窄,配合正畸托槽系统排齐牙齿。
反牙合患者应保持良好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儿童时期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牙齿发育情况。避免过硬食物防止牙齿损伤,均衡饮食保证营养摄入。适当进行口腔肌肉功能训练,如吹气球等有助于改善口腔肌肉协调性。发现反牙合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获得更好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