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不大便是什么原因

2.33万次浏览

刘晗 副主任医师

刘晗副主任医师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经常不大便可能与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肠道功能紊乱、痔疮、肠梗阻等因素有关。长期便秘可能引发腹胀、腹痛等症状,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并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1、饮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纤维和水分摄入不足是常见诱因。精加工食品占比过高、蔬菜水果摄入量少会导致粪便体积缩小,肠道蠕动减缓。每日应保证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和200-350克水果,如西蓝花、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1700毫升。

2、缺乏运动

久坐不动会减弱腹肌和肠道肌肉收缩力。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瑜伽等,促进结肠蠕动。卧床患者可进行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

3、肠道功能紊乱

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排便节律异常。这类情况常伴随腹痛与排便习惯改变,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益生菌制剂调节菌群,或匹维溴铵片缓解肠道痉挛。

4、痔疮

肛周疾病会引起排便疼痛抑制反射。痔疮患者可能因惧怕疼痛而刻意减少排便,形成恶性循环。需配合医生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等药物,同时保持肛周清洁。

5、肠梗阻

机械性或功能性梗阻会导致粪便通过障碍。这种情况可能伴随呕吐、停止排气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处理。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甘油灌肠剂缓解症状,严重者需进行肠粘连松解术等手术治疗。

日常应注意建立规律排便习惯,晨起后饮用温水刺激胃肠反射。饮食中增加燕麦、杂粮等粗粮比例,避免过度依赖泻药。若调整生活方式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等报警症状,应及时进行肠镜等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老年人和儿童出现便秘时,家长或照护者需特别关注其饮食和排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