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紊乱怎么引起的

1.81万次浏览

毕叶 副主任医师

毕叶副主任医师   

电解质紊乱可能由水分摄入异常、药物影响、内分泌疾病、肾脏功能障碍、消化系统异常等原因引起。电解质紊乱通常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肌肉痉挛、意识模糊等症状。

1、水分摄入异常

短时间内过量饮水或严重脱水均可导致电解质紊乱。大量饮水会稀释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引发低钠血症,表现为头痛、嗜睡。而高温作业、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水,可能因钠钾丢失出现肌肉抽搐。建议根据活动强度调整饮水量,运动后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

2、药物影响

利尿剂如呋塞米片、氢氯噻嗪片可能加速钾钠排泄,长期使用需监测电解质。化疗药物顺铂注射液可能引起低镁血症,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可导致水钠潴留。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定期复查电解质水平,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

3、内分泌疾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会引起低钾性碱中毒,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和肌无力。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高血糖渗透性利尿可造成钾镁磷丢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可能导致低钠高钾,需通过激素替代治疗纠正。

4、肾脏功能障碍

慢性肾病晚期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常出现高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急性肾小管坏死时,肾脏调节能力丧失可能导致多种电解质失衡。这类患者需要限制高钾食物摄入,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5、消化系统异常

严重腹泻或呕吐会造成大量消化液丢失,易引发低钾低氯性碱中毒。肠瘘患者可能因消化液持续外漏导致镁缺乏。建议腹泻时口服补液盐,持续呕吐需静脉补充电解质溶液。

日常应注意保持均衡饮食,适量摄入香蕉、橙子等含钾食物,乳制品可补充钙镁。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量大时,可饮用含电解质的运动饮料。若出现持续乏力、心悸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电解质水平,避免自行服用补充剂。存在慢性疾病者需定期监测相关指标,严格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