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稀疏怎么回事怎么办

2.24万次浏览

张天奇 副主任医师

张天奇副主任医师 山东省立医院  口腔科

牙齿稀疏可能由遗传因素、牙周疾病、牙齿发育异常、不良口腔习惯、牙齿缺失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佩戴矫正器、种植牙、贴面修复、牙周治疗、改善口腔习惯等方式治疗。

1、遗传因素

牙齿稀疏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槽骨发育不足或牙齿排列异常。这类情况多从儿童时期开始显现,可能伴随家族类似病史。治疗上需早期干预,儿童可采用活动矫正器或功能性矫治器,成人可选择固定矫正或隐形矫正。遗传性稀疏难以完全预防,但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

2、牙周疾病

牙周炎可能导致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齿间隙增宽。这种情况常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症状。治疗需先控制炎症,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严重者需牙周手术。炎症控制后可通过正畸或修复手段关闭间隙。日常需加强口腔卫生,使用牙线及漱口水。

3、牙齿发育异常

先天缺失牙或牙齿形态过小会导致自然间隙,常见于侧切牙或第二前磨牙。可能伴有咬合功能异常。治疗可选择树脂修复增大牙体,或正畸集中间隙后种植修复。儿童替牙期发现缺牙需定期监测,待颌骨发育完成后进行永久修复。修复体需定期维护以防继发龋。

4、不良口腔习惯

长期吐舌、咬笔等习惯会给牙齿施加异常压力,导致前牙散开。这类情况多伴随开颌或深覆盖。治疗需先破除不良习惯,儿童可用舌挡等矫治器,成人需配合肌功能训练。已形成的间隙可通过矫正关闭,严重者需联合修复治疗。行为矫正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

5、牙齿缺失

拔牙后未及时修复会导致邻牙移位,出现散在间隙。可能伴有咀嚼效率下降和邻牙倾斜。治疗需根据缺牙时间选择方案,短期缺失可通过正畸关闭间隙,长期缺失需种植修复或固定桥修复。修复前需评估咬合关系,必要时先正畸排齐牙齿。修复后需定期复查维护。

牙齿稀疏者日常应使用含氟牙膏和软毛牙刷,避免横向刷牙损伤牙龈。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及时治疗龋齿和牙周问题。正畸治疗期间需严格清洁托槽周围,避免食用过硬过黏食物。修复体佩戴者应定期检查边缘密合度。发现牙齿移位或新发间隙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效果更好。保持良好口腔习惯有助于维持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