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勇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时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少量多餐、监测血糖、必要时调整药物等方式缓解。饥饿感可能与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饮食控制不当等因素有关。
增加膳食纤维和优质蛋白摄入有助于延缓胃排空,减少饥饿感。建议每餐搭配非淀粉类蔬菜如西蓝花、菠菜,以及豆制品、鱼类等低脂蛋白。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面包、甜点,这类食物易导致餐后血糖快速升高继而诱发饥饿。
选择升糖指数低于55的食物可维持血糖平稳,如燕麦片、全麦面包、苹果等。这类食物消化吸收缓慢,能提供持续能量。避免西瓜、菠萝等高升糖水果,尤其在两餐之间饥饿时更需谨慎选择。
将每日三餐改为5-6次小份进食,每次间隔2-3小时。这种方式可避免因长时间空腹导致的血糖骤降,推荐加餐选择无糖酸奶、坚果或水煮蛋。注意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因餐次增加导致超量。
饥饿时立即检测指尖血糖,确认是否为低血糖所致。若血糖低于3.9mmol/L,需按15克葡萄糖标准补充快糖食品如葡萄糖片。非低血糖性饥饿需记录发生时间与饮食关联性,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某些降糖药如胰岛素促泌剂可能引发饥饿感,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或更换为二甲双胍缓释片、达格列净片等不易引起低血糖的药物。切勿自行增减药物,尤其磺脲类药物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日常应随身携带无糖饼干、坚果等健康零食以备不时之需。保持规律运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避免空腹运动。建议每月复诊评估血糖控制情况,与营养师共同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注意区分真性饥饿与心理性食欲,可通过饮水或分散注意力缓解非生理性饥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