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抑郁症自评可通过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观察记录、日常情绪追踪、社会功能评估、专业咨询筛查等方法进行初步判断。这些方法有助于识别潜在抑郁倾向,但无法替代专业诊断。
常用标准化工具包括抑郁自评量表SDS和PHQ-9问卷,通过20-30个问题评估情绪状态、睡眠质量、食欲变化等核心症状。量表采用4级评分制,需在安静环境下根据最近一周真实感受填写。总分超过临界值提示可能存在抑郁风险,但需注意量表结果易受测试时情绪波动影响。
持续两周以上记录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核心症状,同时关注伴随的认知功能下降、躯体疼痛、胃肠不适等表现。重点观察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社会回避行为及自杀意念等危险信号。记录应包含症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使用可视化图表更利于趋势分析。
采用情绪日记或手机应用记录每日情绪波动,标注触发事件和应对方式。监测内容包括心境评分、压力水平、社交互动质量等维度,特别注意愉快活动参与度降低和消极思维增多的情况。连续记录有助于发现情绪变化的周期性规律和潜在诱因。
通过工作学习效率、家务完成度、人际关系维护等社会功能指标变化进行间接评估。重点关注角色履行障碍程度,如频繁请假、回避社交、个人卫生忽视等行为改变。可邀请亲友协助观察并反馈客观表现,但需注意他人评价可能带有主观偏差。
通过精神科初诊访谈或心理咨询初步筛查,专业人员会结合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和心理测验综合判断。常用临床访谈工具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能鉴别抑郁症状与其他精神障碍的共病情况。这种方式虽需预约等待,但能获得更可靠的评估建议。
进行自评时建议选择早晨思维清晰时段,避免情绪剧烈波动时评估。所有自评工具均存在局限性,若结果显示中度以上抑郁倾向或出现自杀念头,须立即至精神心理科就诊。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社会连接,避免过度自我分析造成心理负担。专业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学标准、病程特点和排除性检查,不可仅凭自评结果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