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柿子的好处和坏处

1.7万次浏览

王杰 主任医师

王杰主任医师 抚顺市中医院  中风科

适量吃柿子有助于补充营养,但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胃肠不适。柿子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成分,同时也含有较多鞣酸。

1、补充营养

柿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C,有助于维持皮肤健康和增强免疫力。每100克柿子可提供约20毫克维生素C,接近成人每日需求量的三分之一。柿子中的果胶和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对改善便秘有一定帮助。成熟柿子还含有少量钙、磷等矿物质,适量食用可作为日常饮食的营养补充。

2、抗氧化作用

柿子中的多酚类物质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特性,能帮助清除体内自由基。这些抗氧化成分可能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延缓衰老有潜在益处。柿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但通常不建议食用柿皮以避免鞣酸摄入过多。

3、调节血压

柿子含有一定量的钾元素,每100克约含160毫克钾。钾离子有助于平衡体内钠水平,对高血压患者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但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柿子摄入量,避免钾代谢障碍。

4、胃肠刺激

未完全成熟的柿子含有大量鞣酸,与胃酸接触后易形成胃柿石。空腹食用或一次性进食过多可能导致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胃肠功能较弱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反应,严重时可引发肠梗阻。

5、影响矿物质吸收

柿子中的鞣酸会与铁、锌等矿物质结合,降低这些营养素的生物利用率。贫血患者应避免在补铁药物服用前后两小时内食用柿子。长期大量食用可能影响微量元素平衡,建议与其他水果交替食用。

建议每日食用柿子不超过1-2个,避免空腹进食。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摄入量,因柿子含糖量较高。食用前应确保果实完全成熟,去皮可减少鞣酸摄入。若出现持续腹痛、排便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将柿子与酸奶、海鲜等高蛋白食物间隔两小时食用,可降低不良反应风险。特殊人群如孕妇、胃肠疾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合理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