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伟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内科
心律失常患者一般不建议饮酒。酒精可能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等类型。
酒精会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干扰心脏电信号传导,导致心跳节律异常。对于偶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的患者,少量饮酒可能仅引起短暂心悸,但长期饮酒会增加心肌损伤风险。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可破坏心肌细胞膜稳定性,降低钾、镁等电解质浓度,这些因素均可能触发折返性心律失常。部分患者在饮酒后会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可达每分钟100次以上,这种代偿性反应可能掩盖潜在的心律失常。
某些特殊类型心律失常与酒精关系更为密切。假日心脏综合征特指健康人群在大量饮酒后突发心房颤动,通常需要48小时才能自行恢复。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常合并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这类患者必须严格戒酒。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期间饮酒可能影响药物代谢酶活性,导致血药浓度异常。部分β受体阻滞剂与酒精同服会增强降压作用,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心律失常患者应避免所有含酒精饮品,包括啤酒、红酒等低度酒。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控制咖啡因摄入,定期监测心电图变化。若出现心悸加重或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心内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