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乐金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心理科
治疗抑郁症精神障碍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社会支持干预。抑郁症精神障碍可能与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创伤、慢性压力或躯体疾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改变或自杀倾向等症状。
抑郁症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常用药物包括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和盐酸帕罗西汀片等。这些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症状,但可能出现恶心、头痛或嗜睡等不良反应。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评估疗效和副作用,不可擅自增减药量或停药。对于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可能需联合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片。
认知行为治疗是抑郁症精神障碍的核心心理干预方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人际关系治疗可改善社交功能缺陷,心理动力学治疗有助于处理潜在心理冲突。治疗通常需要10-20次会谈,由专业心理师实施。团体治疗能提供同伴支持,家庭治疗可改善家庭互动模式。心理治疗与药物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重复经颅磁刺激适用于药物疗效不佳的中重度患者,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改善症状。改良电抽搐治疗用于有严重自杀倾向或木僵状态患者,需在麻醉下进行。光照治疗对季节性抑郁效果显著,需每天定时接受特定强度光照。这些物理治疗方法均需在专业医疗机构由医务人员操作,可能引起短暂头痛或记忆力减退等反应。
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能促进内啡肽分泌,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7-8小时睡眠有助于情绪稳定,避免昼夜节律紊乱。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鱼类、坚果和橄榄油,限制精制糖和加工食品。戒烟限酒可防止症状加重,正念冥想能降低应激反应。建立稳定的日常作息对病情恢复很重要。
加入患者互助小组可减少病耻感,获得情感支持和实用建议。家属教育计划帮助家人理解疾病特征和沟通技巧。职业康复训练为恢复工作能力提供过渡支持。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定期随访和危机干预。社会工作者可协助解决住房、经济等实际问题。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能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抑郁症精神障碍的治疗需要长期综合管理,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配合心理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家属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警惕自杀风险,及时陪同就医。定期复诊评估治疗效果,根据症状调整方案。避免过度压力和精神刺激,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康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症状波动,需保持耐心并继续坚持治疗。